申論范文:答好“為民服務”這個時代課題
答好“為民服務”這個時代課題
展開歷史畫卷,我國是有著“為民”的歷史和文化基因的。從屈原的“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”到范仲淹的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;從孟子的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到鄭板橋的 “些小吾曹州縣吏,一枝一葉總關情”……每一個故事都生動詮釋了古代先賢關注天下蒼生的道德情懷。立足新時代,我們尤須堅守人民立場,真正做到為民謀利、為民盡責。
為群眾辦實事,常說“暖心話”,用耐心把實事辦得有“溫度”。“暖心話”蘊含最美麗的藝術,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話語能直抵人心。干群關系要做到“水乳交融”,就別忘記以“話”暖心就能交心的道理。說家常話、土話,用生活瑣碎和“雞毛蒜皮”能以心換心,能讓百姓感受到應有的關懷和愛護,讓黨的滿心關懷暖到群眾的“心窩子”。“勿以善小而不為”,廣大基層干部在做群眾工作時,要從拉拉家常、聊聊天開始,用“暖心話”開始和群眾打開“話匣子”,拉近與群眾的距離,通過樸素的話語,用面對面、心與心的交流,獲取群眾的認可和支持。
為群眾辦實事,常干“暖心事”,用誠心把實事辦得有“深度”。 “政策好不好,要看老百姓是哭還是笑”。解困難、送溫暖,多干暖心的事,才能真正做到“民之所盼、政之所向”。上到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“發(fā)展普惠托育服務”“讓廣大農民工有更多務工增收渠道”等暖心的民生話語;下到東苑社區(qū)想要群眾身心俱暖,常態(tài)化開展“幸福來敲門”行動,下村入戶、走街串巷去了解百姓家中困難多不多、生活好不好……從中央到地方,無數基層干部同百姓“坐在一條板凳上”找問題、想辦法,想群眾之所想、急群眾之所急、解群眾之所困。用心用情用力要系牢服務群眾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用柔情去編織人民群眾的“幸福結”。
為群眾辦實事,常做“暖心人”,用真心把實事辦得有“力度”。在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第一線,我們的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到群眾的感受。古有鄭板橋山東為官十余載,以“些小吾曹州縣吏,一枝一葉總關情”換回百姓十里相送;后有張思德與群眾打成一片,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,升騰成 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;今有東風街道辦事處“有呼必應”,以“時不我待”的飽滿精神和“埋頭苦干”的務實作風,換來人民群眾的“幸福指數”。作為人民群眾的服務員,“干”字當頭,廣大黨員干部要努力為民服務的本領,找準服務本領上的短板弱項,努力練就“硬肩膀”,在平凡的崗位發(fā)光發(fā)熱,更好地解民憂。
大舸中流下,青山兩岸移。我們要適應時代之變、順應時代之需、回應時代之問,在亂云飛渡中不忘初心,在風險挑戰(zhàn)前砥礪膽識,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交出為民服務的優(yōu)異答卷,開創(chuàng)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(yè)。
(責任編輯:李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