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北京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:社會主義科普教育創(chuàng)新,是全民創(chuàng)新的基礎
模擬試題
有趣的實驗、生活化的語言不僅讓原本高冷的科學變得接地氣,使得吳教授在平臺吸粉百萬,收獲了“科學姥姥”的稱號。對此,你怎么看?
【參考答案】
一.概括話題并予以評價。
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:“好奇心是人的天性,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(yǎng)要從娃娃抓起,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,掌握科學方法,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。”吳於人教授用短視頻做科普堅持了三年多,視頻總播放量已經超過5000萬,針對的正是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,是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的深刻踐行者。
二.結合實際,多角度分析。
1.吳姥姥用短視頻進行科普的意義。
(1)傳遞真科學,科學素質。吳姥姥用簡單有趣的實驗,將“陰極射線管”、“普氏擺現(xiàn)象”等“高大上”的抽象復雜的物理知識展現(xiàn)到公眾面前,拉近了科學和普通百姓的距離,展現(xiàn)了物理科學的魅力,吸引更多人對科學產生興趣,對于全民的科學素養(yǎng)起到了積極的作用。
(2)拓展新思路,打開科教局面。吳姥姥的短視頻,語言風趣幽默,態(tài)度科學嚴謹,摒棄了干巴巴的板書和PPT,充滿了創(chuàng)意和新奇,讓科普觸達了更多圈層和年齡段,其傳播時間和地域也不受限制,現(xiàn)場直播完成后,還可以回放重播,這些都有效放大了傳播價值,創(chuàng)新了科普的形式,打開了科普教育的新局面。
(3)彰顯大眾情懷,傳遞科學精神。72歲的吳於人教授退而不休,在這個視頻制作傳播過程中,最喜歡的評論就是大家給她挑毛病,指出哪里還不夠嚴謹,還能得出其他哪些結論,隨著知識的傳播,這種嚴謹?shù)目茖W態(tài)度,精益求精的精神,也傳遞給了社會的公眾,彰顯著一代知識分子的情懷,影響著無數(shù)年輕的后輩。
2.當前科普工作面臨的問題。
(1)科普領域青年人才缺乏。由于工資待遇低、科普工作者使命感不強、社會對科普工作關注度低等多方面的原因,造成科普人才隊伍流動性比科研單位、學校的人才流動性大得多,人才不足,制約著科普工作的發(fā)展。
(2)對退休人員重視度不夠。像吳於人教授這樣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退休老人,有很多曾經都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、頂梁柱,退休的他們有充裕的時間,也有繼續(xù)發(fā)揮余熱的精力,但是目前社會上對這些潛在人才的關注和利用不夠,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費。
(3)科普領域魚龍混雜。目前在科普領域,除了一些專業(yè)人士利用新媒體做科普外,更有一些人為了流量、利益,披上專家外衣,制造偽科學的博主,他們的目的不是科普,而是吸引大眾眼球從而“變現(xiàn)”。
三.提出對策建議。
(1)大力宣傳科普事業(yè)以引發(fā)關注。一方面,利用主流媒體的體量、網絡媒體的流量,挖掘像“科學姥姥”吳於人、“品先爺爺”汪品先等典型人物事跡,進而促進全面科普工作的開展;另一方面,在社會大力倡導崇尚科學家精神,為全民創(chuàng)新埋下種子。
(2)優(yōu)化科普工作人才隊伍。一方面,政府給予政策支持,科技人才待遇,尤其是對從事科普工作的人員,要完善培訓、薪酬增長、職稱評定等多個方面的制度規(guī)定,培養(yǎng)多學科的科普人才;另一方面,鼓勵各領域退休的專家學者參與到科普工作當中來,豐富科普人才隊伍的結構和層次。
(3)推動科普真正融入教育事業(yè)。一方面,學校應主動與科技場館、科研單位等多方合作,開展科普展覽、科普講座等活動,開發(fā)科普讀物、科普影視資源等;另一方面,在科普教育中要啟發(fā)學生思考,讓學生體會科學發(fā)現(xiàn)背后的思維方法,更好地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。
(責任編輯:李明)